全屏 灵石县街道地图 灵石县乡镇地图 试试看!
33地图-→ 晋中灵石县地图[切换城市]-→ 三维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卫星/电子地图、区县/街道/乡镇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晋中地图 辖区: 【榆次地图 | 榆社地图 | 左权地图 | 和顺地图 | 昔阳地图 | 寿阳地图 | 太谷地图 | 祁县地图 | 平遥地图 | 灵石地图 | 介休地图】 其他: 【地图下载】 【友链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山西省行政区划地图
太原市 杏花岭区 | 小店区 | 迎泽区 | 尖草坪区 | 万柏林区 | 晋源区 | 古交市 | 阳曲县 | 清徐县 | 娄烦县
大同市 城区 | 矿区 | 南郊区 | 新荣区 | 大同县 | 天镇县 | 灵丘县 | 阳高县 | 左云县 | 广灵县 | 浑源县
阳泉市 城区 | 矿区 | 郊区 | 平定县 | 盂县
长治市 城区 | 郊区 | 潞城市 | 长治县 | 长子县 | 平顺县 | 襄垣县 | 沁源县 | 屯留县 | 黎城县 | 武乡县 | 沁县 | 壶关县
晋城市 城区 | 高平市 | 泽州县 | 陵川县 | 阳城县 | 沁水县
朔州市 朔城区 | 平鲁区 | 山阴县 | 右玉县 | 应县 | 怀仁县
晋中市 榆次区 | 介休市 | 昔阳县 | 灵石县 | 祁县 | 左权县 | 寿阳县 | 太谷县 | 和顺县 | 平遥县 | 榆社县
运城市 盐湖区 | 河津市 | 永济市 | 闻喜县 | 新绛县 | 平陆县 | 垣曲县 | 绛县 | 稷山县 | 芮城县 | 夏县 | 万荣县 | 临猗县
忻州市 忻府区 | 原平市 | 代县 | 神池县 | 五寨县 | 五台县 | 偏关县 | 宁武县 | 静乐县 | 繁峙县 | 河曲县 | 保德县 | 定襄县 | 岢岚县
临汾市 尧都区 | 侯马市 | 霍州市 | 汾西县 | 吉县 | 安泽县 | 大宁县 | 浮山县 | 古县 | 隰县 | 襄汾县 | 翼城县 | 永和县 | 乡宁县 | 曲沃县 | 洪洞县 | 蒲县
吕梁市 离石区 | 孝义市 | 汾阳市 | 文水县 | 中阳县 | 兴县 | 临县 | 方山县 | 柳林县 | 岚县 | 交口县 | 交城县 | 石楼县

灵石县地图

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南端,距省会太原市150公里,北临介休市,南接霍州市,东靠沁源县,西连交口县、孝义市,有“燕冀之御、秦蜀之经”之称。全县总面积1206平方公里,东西宽53.5公里,南北长39公里。总人口2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万人,乡村人口17万人,人口密度为184.2人/平方公里,辖8镇10乡319个行政村598个自然村,15个居委会。境仙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大运公路、南同蒲铁路沿汾河并行而下,是山西南北交通运输之要冲。

中文名称: 灵石县
外文名称: Lingshi
所属地区: 中国 山西
电话区号: 0354
邮政区码: 030600
地理位置: 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南端
面积: 1206平方公里
人口: 25.1万人(2008年)
著名景点: 王家大院、资寿寺、文庙、晋祠庙、后土庙,夏门古堡

目录

行政区划
历史
资源
文化
地理
气候
经济
工业
交通
名胜古迹
特色小吃
  1. 黄条条
  2. 捏巴巴
  3. 摊摊
  4. 油糕
  5. 骨累
下辖乡镇
历史上其它灵石县
  

行政区划

  灵石县辖6个镇、6个乡:翠峰镇、静升镇、两渡镇、夏门镇、南关镇、段纯镇、马和乡、英武乡、王禹乡、坛镇乡、梁家焉乡、交口乡。
  总人口243734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52548 静升镇 20633 两渡镇 26701 夏门镇 16808 南关镇 20965 段纯镇 16166 张家庄镇 9984 富家滩镇 5041 水峪乡 9509 马和乡 8734 英武乡 6780 南焉乡 4298 西许乡 3882 仁义乡 5091 王禹乡 9007 坛镇乡 7601 粱家焉乡 10130 交口乡 9856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历史

   在旧城北门外吕祖庙内,有一石块,满身孔洞,似铁非铁,似石非石,其色苍苍,其声铮铮。旧时附近乡民视为“神石”,前来焚香膜拜,祈求平安。据考察系古代降落的一块陨石。灵石县名即因此物而得。
  全县共有文物古迹46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属国家级文物保护的有旌介古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王家大院、资寿寺、文庙、晋祠庙、后土庙、灵石,石膏山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

特色小吃

黄条条

  黄条条也叫发糕,也是上午主食之一。原料有白面、豆面、杂面、米面、玉茭面、高梁面,也可用二合面(两种面粉搅在一起)、三合面(三种面粉搅在一起)。
  做黄条条首先是发面,亦称起面,将面粉加入发酵粉或预留的酵子(已发酵的面团),用温水或凉水和好(面要软,水份要大,这样才好吃),放置一定的时间待 发(一般晚上启面次日早上制做)。将发好的面团视发酵情况加人适量的碱面或小苏打(必须适量,碱多了颜色变黄,甚至蒸发不起来,碱少了发酸,也不好吃)和匀,拿到笼屉上摊成大圆块,有条件可在上面插上一些大枣,蒸熟后用细线或菜刀切割成小方块即可食用。为了便于通气快熟,上笼片刻,待面固定后,可用筷子均匀地在上面扎若干小孔,防止因中间不通气造成外熟里生。黄条条类似蛋糕,酥软可口,便于消化。

捏巴巴

  也叫名捏疙瘩,习惯上作为农村上午主食窝窝头或馍馍以外的补充食品,也有作为主食食用的。
  制做捏巴巴的面粉有白面、高粱面、细玉茭面等,拌菜一般为野菜和蔬菜两大类。
  野菜有苜蓿、甜苣、沙蓬、玉米面、扫帚帚等,蔬菜有土豆、红薯、红白萝卜、韭菜、酸菜等。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原料,将面粉中加人盐、花椒面、葱末等调料,再把切好或擦好的菜放人面粉中,稍加适量的温水或凉水,将面与菜和匀(菜要多、面要少,这样才好吃)捏成大小差不多的椭圆形团团上笼蒸熟,再做些油炸葱花的调和汁,适量加人些酱油、醋、辣椒等,这样蒸出来的热捏巴巴蘸上调和汁食用,不仅色香味俱全,而且营养丰富,正所谓纯绿色食品,对降低脂肪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大有好处。

摊摊

  是人们非常爱吃的食品之一,尤其适宜老人小孩食用。但由于它制作麻烦,费时费力,一般情况下人们很少食用,但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是家家必做,户户皆吃。传说这一天是龙抬头之日,做摊摊俗称扯龙皮,意在驯服龙王,好让它在新的一年中服服贴贴为百姓服务,保证风调雨顺,获得粮茂年丰。
  摊摊制作虽费时费力,但工序并不复杂,根据自己口味可选用白面、豆面(小麦加绿豆、芒豆、小豆等混合磨成的面粉)、杂面(玉茭、高粱、黄豆等混合磨成的面粉)、高粱面、细玉茭面等,加人适量的盐、葱末、花椒面、韭菜、鸡蛋、胡椒粉等,用凉水和成稀粥状。用高粱穗棒做成“丁”字形刮子,将烧热的鏊子抹上少许食油,舀一勺和好的面糊倒在上面,用丁字刮摊成直径20至30厘米、厚度约2至3毫米圆饼(越薄越好),待稍干拿小铲翻过再焙一下,一张摊摊就做成了。就这样揭一张摊一张周而复始,直至将和好的面糊做完或够吃而止。如果将凉调绿豆芽或葱花酸菜等,摊到摊摊上卷成卷食用,味道更佳。一般情况下,如果吃摊摊少不了要喝熬杂饭。熬杂饭,类似八宝粥,即将五谷杂粮小米、小麦、豇豆、黄豆、玉茭等合在一起,再加些干蔓菁块,熬成稠粥即可。吃着卷菜摊摊,喝着熬杂饭,倒别有一番滋味在口头。

油糕

  是灵石风味小吃中较为高档的食品之一,也是灵石人过节、待客、婚丧喜宴、祭典神灵之必备品。俗语“冬至不吃糕,小鬼隔门瞄”,也就是说不论贫富,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必须吃糕,寓意来年运气步步糕(高)升,生活甜甜蜜蜜(馅)。
  传统油糕的制作方法由来已久,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又增添了不少花样,从种类上大致可分为两种:米面糕和白面糕。米面糕又有软米面糕、江米面糕等。不论那种糕,其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先做馅,把小豆、红枣下锅,用稳火煮的透熟,待水耗尽为提高甜度加入少许红糖,用勺子碾成豆泥,越烂越好,即成豆沙馅。再把糕面加人少许开水,捏成窝头状上笼蒸熟,然后蘸上少许食油和成面团,分成大小一致的若干小块,如同包饺子一样,包上豆沙馅,压扁成直径约几厘米大小圆饼,然后下油锅炸出即可食用。白面糕的历史较米面糕为晚,制作方法也不尽相同。馅子制作:先把芝麻、花生、核桃仁、瓜子仁等炒熟把芝麻碾成粉末,其它东西都剁成碎末,再加人适量白糖搅拌均匀,馅就做成了。糕皮制作:把红薯(甘薯)上笼蒸熟,剥尽皮后碾成泥状,加人适量白面和匀,便可进行包馅,捏成圆饼状,亦可捏成半圆状,下油锅炸成金黄色便做成了。不论是米面糕或白面糕,包泽鲜艳,香甜可口,是深受民众欢迎的大众化食品之一。

骨累

  是最具代表性的灵石风味食品之一,酥软可口,营养丰富,是广受人们赞誉的美味佳肴〃。清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六日,慈禧与光绪皇帝西行西安路经灵石,在两渡官宦世家何府,吃到骨累与和和饭时,胃口大开,赞不绝口。临行时叮嘱李莲英,记下用料和全部制作过程带回宫内。相传慈禧返回京城,便经常让厨师给她做灵石骨累与和和饭吃。从此,慈禧喜欢吃灵石骨累、和和饭的趣闻,便在民间广为流传。
  骨累的制作始于何时已无法考证,至今还保存着前辈的传统工艺并有新的发展。过去是红面、杂面、玉米面等粗粉制成,当今大都用白面或少兑一点玉米面或米面而制作。骨累有菜骨累、肉骨累之分。菜骨累较为普遍,品种也较多,有洋槐花、榆钱钱、扫帚帚、苜蓿等野菜骨累。也有山药蛋、茴子白、红白萝卜、豆角、白菜、小葱、酸菜等蔬菜骨累。所用菜种不同,其口味也各不相同。但不论那种骨累,其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将所拌菜或用刀剁碎,或用礤子擦成丝状,加适量的水和佐料,然后再加入适量面粉充分搅拌,待菜丝、菜块周身均匀沾满面粉成颗粒或条状,然后上笼蒸熟即可食用,加葱蒜用油炒后再吃,味道更佳。肉骨累的制作与菜骨累稍有差别,先把猪肉切成黄豆大的小丁,用鸡蛋粉面搅拌后下油锅炸,炸出的肉丁再用白面筛裹后上笼蒸,蒸熟再加葱蒜佐料用油炒出,便成香味四溢、引人馋涎欲滴的佳食。

下辖乡镇

  翠峰镇
  
 辖:河洲村、下庄村、翠峰村、东滩村、常青村、玉成村、胡家岭村、上村、沙峪村、李家沟村、延安村、北王中村、燕家垣村、姚家山村、南王中村、蒜峪村、欢坡村、吴家山头村、荡荡岭村、回牛村、高壁村、岭后村、西原村、南墕村、大南头村、陈家山村、牛王庙村、师家山村、李家山村、关家峁村、宋家山村、张家庄村、靳村、枣庄村、来全村、汤村、西头村、周宿村、水头村、张家峪村、曹家庄村、水峪村、曹家原村、乐只堂村、燕家岭村、良子墕村、史家岭村、皂角墕村、霍口村、上庄村、梁家庄村、小庄村等。
  静升镇
  辖:静升村、旌介村、集广村、尹方村、苏溪村、南蒲村、草桥村、南原村、后沟村、帅家山村、斩断墕村、椒仲村、柳树原村、史家山村、土黄坡村、核桃洼村等。
  两渡镇
  辖:杨家垣村、西后庄村、南续村、两渡村、索洲村、崔家沟村、冷泉村、桑平峪村、贺家庄村、集屯村、徐家山村、马家山村、北李家山村、余家庄村、房家庄村、曹村、军营坊村、新庄村、景家沟村、圪台村、张村、太西村、朱家岭村、东方红村、杨村等。
  夏门镇
  辖:夏门村、许家店村、后庄村、梁家圪塔村、燕家庄村、文殊原村、南村、北庄村、曲村、陈家岭村、堡上村、占道洼村、西河底村、火山村、峪口村、柏坡底村、寨立村、安家庄村、尹家庄村、寨头村、碾则墕村、弓家庄村、沟西村、郭家山村、西坡村、庄立村、堡则上村、关家庄村、长珍村等。
  南关镇
  辖:道美村、杏卜村、石柜村、石桥村、南沟村、南岭村、王家岭村、沙腰村、董家岭村、毛家岭村、栾卜崖底村、三教村、东许村、东峪口村、东后庄村、前庄村、师家沟村、金旺村、乔家山村、韩家洼村、西许村、湾立村、圪塔村、仁义村、赵家墕村、吴庄村、南关村、窑上村、秋牧村、墕则村、沟峪滩村、后河底村、桃纽村、苏家庄村、阁老洼村、李家庄村、郝家掌村、沟东村、逍遥村、王家沟村、道阡村、柏圪塔村等。
  段纯镇
  辖:段纯村、杜家滩村、张志沟村、山头村、郭家庄村、兑九圪村、云义村、志家庄村、牛家庄村、南坪头村、姚家坡村、苗家庄村、温家庄村、徐家庄村、前进庄村、逯家庄村、兴旺原村、牛郎岭村、罗铺村、兰家堂村、蔺家庄村、田家洼村、下峪村、吴家沟村、翟家山村、上庆和村、堡则上村、王家洼村、深井村、伦户村、吕家庄村、后寨沟村、云家庄村、武家洼村、郝家川村、中庄村、宿龙村、水泉塔村、枣园沟村、张志村等。
  马和乡
  辖:马和村、许家坡底村、张嵩村、小柏沟村、大柏沟村、尽林头村、曲陌村、军寨村、腰庄村、下寨村、南头庄村、杨家原村、葫芦头村、东梧桐村、西梧桐村等。
  英武乡
  辖:和平村、张家山村、旺岭村、彭家原村、琴泊村、雷家庄村、侯木村、郭家庄村、英武村、平泉村、业乐村、原头村、城则墕村、赵家庄村等。
  王禹乡
  辖:王禹村、洪土村、刘家掌村、后背掌村、枣岭村、罗汉村、柏明村、同家庄村、西原村、赵家沟村、石泉村、回祖村、庄只洼村、庄则上村、东圪塔村、柏苍村、原西沟村、秋泉村委、黄原上村、秦家原村、南庄村、东庄村、东掌村、红花掌村、后沟庄村等。
  坛镇乡
  辖:前坛村、后坛村、塔上村、长立村、槐树原村、镇威村、孙家沟村、西堡村、任家掌村、原西沟村、东堡村、程家沟村、堡子塘村、杨家山村、南枣原村、北枣原村、圪垛村等。
  梁家墕乡
  辖:梁家墕村、毛家上庄村、马江村、柏洼村、南泊村、茹泊村、岩村、马家沟村、西沟村、暖会村、牛家峪村、杏圪塔村、上东掌村、演义村、沟二里村、马思坡村、田家山村、野场村、泉则坪村、张家庄村、上黄堆村、刘家庄村、下黄堆村、泊泊村、角角墕村、温家岭村等。
  交口乡
  辖:南头村、漫河村、温家沟村、马家庄村、庆余村、西庄村、孙义村、安家岭村、圪塔村、程家庄村、金庄村、楼珍村、梅印村、东逻村、小王庄村、木瓜曲村、朱家岭村、交口村等。

历史上其它灵石县

  南朝梁武帝天监四年(505年),分武阳县地置灵石县(今四川彭山县境)。大同十年(544年),改灵石县为犍为县(一说为江阳县),属江阳郡。


 
 世界都市:
(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 )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33三维地图】网址www.33map.net,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33map.net)-33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